李伯重:把中国经济史放在更大的范围中研究
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。本届大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、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,文化和旅游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北京语言大学协办,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。
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。本届大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、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,文化和旅游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北京语言大学协办,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。
专注中国近代史人物深度解读。今天我们讲一位被严重低估的晚清重臣——张之洞。他是“中兴四大名臣”之一,却不像曾国藩、左宗棠那样以军功立身;他推动洋务运动,却不似李鸿章般深陷外交泥潭;他一生清廉自守、不置私产,被誉为“儒臣典范”;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体系和新
十九世纪,中国的风似乎没怎么停过。没等太平天国的余烬熄灭,西方的重炮已接连轰开了旧帝国的门户,搅得昏天黑地。洋务运动,就像是在风暴里硬要撑伞,一个试图逆转乾坤的自救方案,其实说做梦也不为过。到底能拨还是乱?总得翻翻史料,看清了再说!
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上,有个著名的所谓李约瑟问题,它是指为什么资本主义出现在西方而不能出现在中国?这个李约瑟问题,在中国新闻史上同样存在。当代著名的新闻史家方汉奇在写了多部中国新闻史后说:“报纸或新闻纸,是一种以报道新闻揭载评论为主、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。这种出
想象一下,如果当时这本书能被广泛阅读,清朝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是否会更早睁眼看世界?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否会因此提前?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这个历史假设背后的真相。
翻开泛黄的档案,1881年唐胥铁路上那台“龙号”蒸汽机车的汽笛声仿佛穿透时空——这台用旧锅炉改造的机车,竟成了中国铁路史的起点。而更鲜为人知的是,它的设计者金达是位英国工程师,却坚持在车头镶嵌铜制龙纹,这个细节恰似晚清变革的隐喻:在传统与革新间寻找平衡点